close

collage.jpg

前天第一次聽到有人唸了「橘色的馬」這本繪本,念到接近結局時,突然讓我鼻頭一酸,差點噴淚(幸好忍住了😳)。

 

後來在回家路上一邊消化「橘色的馬」帶來的情緒,一邊想起了少女時代(?)很愛的兩本繪本:「失落的一角」(The Missing Piece)「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」(The Missing Piece Meets the Big O),不禁覺得這三本書好像人生的縮影(噗)聽來很浮誇,但自己真的為此非常感慨,可能還會持續個幾天吧哈。

 

「失落的一角」和「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」這兩本書,作者Shel Silverstein用了最簡單的線條繪畫,以「一顆缺角的圓」和「一塊失落的圓角」為主角,並在兩段尋覓之旅中,寫盡了「缺憾」和「圓滿」。

如果你也曾在人生中為了什麼尋尋覓覓、跌跌撞撞,也曾經得到又失去過,那看這兩本書的時候一定會回憶爆炸,感慨無限,所有在人生各式戰場上打滾過的無奈和疲累感都會一湧而上。很難幫這兩本書做太多的分析,因為它們真的太深刻了,即便現在重讀,心裡都還是會有種被打中要害的無力招架感。如果逼我總結這兩本書,我只有一句話—「卻道天涼好個秋」

扯遠了,還是來講一下這幾本書在說什麼。

 

getImage (1).jpeg

首先是「失落的一角」,主角是個「缺角的圓」(好像在用臺語罵他),他因為自己缺了一角而不快樂,於是就出發去尋找那個「缺角」。

因為他是個缺了一角的圓,沒辦法滾動得太快,所以在路途中他能夠自在地拈花惹草(誤),和自然萬物開心地互動,也能充分享受這如冒險般的旅程。後來他遇見了很多不同的缺角,但有的說自己不屬於他,有的太大、有的太小、有的太尖銳傷害了他。

也不是沒遇到合適的缺角,但有的是沒抓緊,被他給弄丟了;有的則是抓得太緊,被他弄碎了。(怎麼樣,讀到這腦中的人生跑馬燈開始咻咻咻地轉起來了嗎?)

後來他終於找到他以為的「the缺角」,以為尋覓的旅程就此能劃上終點,卻發現補上了缺角以後,他滾動得太快,不再能夠享受旅程,甚至也無法再開口唱歌了。於是他輕輕地把缺角放下,繼續唱著他要去尋覓失落的一角的歌離去。

 

getImage.jpeg

再來是「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」,主角換成了那被遺棄的一角(下面還是叫他「缺角」噗),在原地等著有人把他領走。

路過的「缺角圓」,有的不適合他、有的根本不懂得把他放進缺口、有的遇見他以後就不再滾動;有的「缺角圓」有著太多缺口需要填補,有的是只有一個缺口卻又想同時含著好幾個缺角。

等待的過程中,「缺角」見識了形形色色的缺角圓,他學習著分辨蕪菁,但還是不氣餒地想辦法讓缺角圓們注意到他的存在。

有天他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缺角圓,兩人一拍即合,成了顆圓球,快樂地一起滾動下去。可是後來「缺角」竟長大了,越來越大,缺角圓的缺口無法再容下他。於是這個曾經合適的缺角圓依舊離開了他,去尋找其他不會長大的缺角。(如何,讀到這又再次老淚縱橫了嗎?)

終於,他遇到了一個特別的圓,一個沒有缺角的完整的圓,他覺得對方就是「the圓」了。但「圓」告訴他,自己沒有缺口,無法帶著他走,而他應該「試著自己走」。缺角反駁,認為自己是個角,他的形狀讓他天生就沒辦法不靠他人而滾動!「圓」撂下一句都是能改變的以及有緣再會後,就離開了。

最後,「缺角」努力地撐起身體,一次又一次地碰撞以磨去自己的稜角,終於把自己磨成一顆能夠滾動的小圓球。他和那顆完整的圓的重逢,兩人(球?)一起繼續往前滾動著。

 

getImage (2).jpeg

最後一本書,就是我前天才聽到的「橘色的馬」,這本繪本是劉旭恭老師在2011年發表的作品。

主角是一匹小橘馬,他有個失散多年的兄弟,而唯一能找到他兄弟的線索,只有「半張殘缺的照片」。在他想像中,他的兄弟自然是隻和他一模一樣的馬,因此他透過在報紙上刊登「尋馬啟事」,希望能找到那個理應和他一樣又橘、又快、也有黑毛的兄弟。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尋馬經驗,小橘馬遇上了一隻咖啡色的馬—大咖馬(噗)。兩馬相談甚歡,會一同散步、吃飯、聊天。「如果大咖馬是我的兄弟不知道該有多好?」小橘馬這樣想著。

某夜,大咖馬突然提到自己有個失散多年的兄弟,自己也有著半張殘缺的照片可以和對方相認。兩馬各自拿出了自己的半張照片,可惜缺口並不吻合,小橘馬為此非常難過,心想要是沒有這兩張殘缺的照片,他們也許還有希望是真正的兄弟。

大咖馬見狀,生氣地拿出了剪刀,把兩張照片的缺口剪齊貼在一起,然後霸氣地跟小橘馬說,從現在起,我們就是兄弟了!兩馬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(?)

 

 

3045486f37686c796571.jpg

談「橘色的馬」這本繪本,大部份的人可能會著重在「執著找回在生命中遺失的人,卻忽略重要的人已經在身邊」或者兩馬所跨越的心靈上的藩籬等等。但真正讓我感慨的是:大咖馬剪下的那一刀

原本兩馬持有的殘缺認親照片就像是他們原本的自我,無論好壞,無論內含多少執念,那就是他們自己,獨一無二,悠然自得。

但有一天他們遇見了對方,這樣意義深遠的破照片(原本的自我)卻成了彼此相處上的障礙,也是種心魔,進退兩難。於是必須大刀一揮,修剪掉一部份的自己,捨棄掉一部份的過去(其實誰的過去不是自己的一部份呢?)兩馬最終才能夠沒有疙瘩地成為兄弟。

 

 

515595274_m-side.jpg

人要花好久的時間才能達到「失落的一角」和「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」這兩本繪本的境界,也就是看清自己就是有所缺陷的,喜歡上真正的自己,以及努力成為一顆也許有缺陷但還是能夠自行滾動的圓。

年輕的時候會以為這樣就夠了:我也認清現實了,我也(比較)懂得愛自己了,把自己照顧得很好而且也能自己一個人活得很好。接下來就是持續地把這個狀態一天天地調整得更好就可以了吧?

讀完「橘色的馬」會發現,這樣是還不夠的,因為我們無法離群索居地生活著(至少絕大多數的人是不行的)。

所以好不容易一路和自己爭執、對話、和解,花了幾(十)年的時間,學習著如何多愛自己,也和自己一起努力來到當下這個最接自我圓滿的狀態了,但為了愛別人,精確來說,是為了讓這樣的情愛持久,我們又要回過頭來,動刀削去那些稜角

每一個稜角都是一部份的自己,削得過多我們又走回頭路把自己給丟失了,削得過少又會繼續傷害著我們所愛的人,刀刀見血卻又不見得切中要害,多麼艱難。

附帶一提,年紀越大才真的越能深刻體會,不懂得愛自己的人,絕對也不會懂得如何愛人這回事。所以這邊說的難,是要愛自己,也要愛人,魚與熊掌都要兼得的這種困難,而不是太愛自己或太愛別人而總覺得事與願違的難。

很難,但因為愛,所以我們日以繼夜不懈怠地學習、摸索,希望趕在彼此都精疲力盡而鬆手之前,讓兩張照片能夠合而為一,讓彼此能成為真正的兄弟、家人、愛人。

 

 

3000510_file_373681430507162018012605-side_3.jpg

因為想了這一大圈,所以在聽到大咖馬剪下那刀時,我熱淚盈眶。

(意外發現「橘色的馬」和「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」這兩本書結局的構圖有異曲同工之妙耶!!)

 

這些感想應該整個偏離了作者的本意(笑),不過我想藝術或文學作品欣賞是這樣的,讀者/觀賞者總不免因為自身經驗而對於作品的內容有不同的詮釋。用大人的眼光看繪本,在別人的故事裡擷取自己的感傷和感動,最終安慰那個幼稚的自己。雖然是不同的解讀,但有相同的療癒,不也很棒嗎。

💡特別備註:這三本繪本雖然把我這個大人感動得亂七八糟,但依舊非常適合給小朋友看,尤其是「橘色的馬」,圖畫極美、用色大膽,動物畫得之可愛!而故事情節高潮迭起,既爆笑又溫馨,連小小孩都能聽得津津有味,大推薦!

arrow
arrow

    Yu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